行业新闻

YPE htmlhtmlheadtitle data-vue-meta=true什么是澳大利亚?从悉尼建筑雕塑看澳洲文化精神 - 哔哩哔哩半岛体育

2023-03-15 07:55: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转眼从澳洲毕业也有数月时间了,不论是之前还是现在,让我始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就是它的文化和精神。任何一个主要国家和文明,都有自己明显的文化精神内核,比如提到美国,谁都能浮现出美国的文化艺术特征,明确”美国精神“的意向;提到俄罗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俄罗斯的深厚艺术文化,其民族精神也再明显不过,同样,英国、法国、中国等都有自己明确的文化精神和特征。但从乍一看的角度来说,有谁能一下子想到并界定什么是“澳大利亚精神”吗?总不能说是无处不在的,出现在国徽军徽等一切场合的国家形象代表动物袋鼠精神吧?这个问题可能随意的澳洲人也没有好好思考过。而建筑、雕塑、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城市和地域最好的文化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我每到一个城市必先去的第一处公共场所,因此,从这些角度来发掘这个话题是最合适不过了。

  在澳洲读研时候,有两件印象比较深的事,体现出深刻的英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影响。一是有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属于典型的老派学者,表现出很强的传统主义气息,在写作上要求我们必须用英式英语写作,经常在讲学时提到和涉及英国的相关文化和思想内容,他的办公室内,挂有两个具有很强象征性的东西,一个是英国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的盾形纹章,另一个则是一张17世纪伦敦城的复刻地图。这种对英国文化的正统性、继承性的推崇,可谓是非常明显。

  另一位也是一名教授,在同他讨论澳洲人群文化构成的时候,我按照一般性惯例,把白人移民主体称作”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而他则多次不经意的纠正为”盎格鲁-爱尔兰人(Anglo-Irish)“ ,没有具体问他是否属于爱尔兰裔的人,但无疑他对后者更有好感和接受度。确实在19世纪爱尔兰人大量迁往美国澳洲等地,对当地的文化风气带来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也成为了主体居民之一。正如这首歌“阿森纳的原野”里所提到的,因为偷了邻居玉米,爱尔兰的青年就被英国政府流放至澳洲悉尼博特尼湾(Botany Bay),从此一别就是永远。

  在这里也可以发现这种文化和族裔认同上的隐藏的分裂,正如爱尔兰人可能永远也不愿意完全接受英国的影响,而在澳洲的这片土地上,则表现出更强的英国文化为主题,但又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由于公共设施是直接面向公众进行服务和宣传的,是最具备文化的潜移默化感染力的,也是文化精神的直接体现。在悉尼,市中心一直是其文化上的精华地带,是最集中的展示。

  在市中心海德公园的核心坐落着一座喷泉雕塑,处于人潮涌动的最醒目的位置,每个人都会很熟悉它。该雕塑于1932年被设置坐落于悉尼,在设计之初就被钦定为必须由法国艺术家完成设计,最终由一位杰出的雕塑家锡卡德(Sicard)完成,他对古典希腊和罗马艺术与文学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造诣,最终该雕塑呈现出明显的古希腊元素特征和意向。

  雕塑由中心主体和三个分支构成,共包含四个人物场景,皆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间C位伫立着的雕塑就是光明/太阳神阿波罗(Apollo),也是希腊的主神之一。阿波罗代表着艺术(美与光)。阿波罗伸出右臂作为保护的标志,并将其利益传播到整个自然界,而他则拥有左手演奏里尔琴,阿波罗是充满生机的温暖,赋予大自然以生命。他代表着光辉和正义,因此在这里它作为最重要的形象也是非常合理的。

  接下来是三个分支,在上图中离视角最近的是潘神(Pan),其是自然之神,羊群、牧场、田野,象征着大地的美好事物;因此在雕塑中他单膝跪地手抚一只羊的头部。同时他也象征着生育和春季,因此综合而言在这里,此雕塑有很明显的赞美自然的涵义。

  接下来上图的分支是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其为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在这里所表现的是他最著名的一件成就和功绩;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国王建造有一座迷宫,迷宫内有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叫米诺陶斯,定期要求奉献少女做祭品,之前从未有人能在进入迷宫后成功出来。而忒修斯凭借线团一路做记号作为指引因而没有迷路,最终杀死克里特岛上的牛头人怪物米诺陶斯。他同珀尔修斯(Persus),赫拉克勒斯(Heracles)类似,与古老的宗教和社会秩序作斗争并克服了敌人,是旧秩序的反抗者,斗争者,是重要的文化象征,雅典人将他视为重要的改革家,因此在这里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而在艺术表现上,它也是最吸睛和具有张力的。

  上图的分支是希腊神话里的主神之一,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和阿尔忒弥斯(Artemis),是阿波罗的双胞胎妹妹,手持银弓金箭,跪于地上有雄鹿依伴身旁;她也是年轻女孩和妇女的保护者。因此,她代表着明月、圣洁等意向,在罗马时期被称为“永恒的女神”,拥有很高的崇拜度。

  综合而言,这一组雕塑,同喷泉结合起来,位于公园的正中央,不仅有很高的辨识度,具有地标性质,更是凸显了其浓厚的希腊风格式的美学和相应的精神思想映射,同不远处的圣玛丽大教堂一起,构成了浓厚的古典主义文化色彩。除此之外,由于它所处的黄金地段,在其坐在的小广场经常会成为集会的集中场所,以及众多游客的打卡场所,其文化宣传影响力不言而喻。

  圣玛丽大教堂是整个悉尼最宏伟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同样位于市中心,就在阿尔齐博德喷泉的不远,紧邻海德公园。但作为一个新哥特式建筑,虽然具有很强的古典色彩,却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它设计并始建于1866年,最终主体部分完成于1928年,可见这一时间已经是比较晚了,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比如美国,19世纪末已经开始大规模兴建现代主义的建筑,摩天大楼,最多是新古典主义的少数公共建筑,因而悉尼的这一圣玛丽大教堂可谓是非常与众不同了,也是体现了地方文化认同和倾向上对于欧洲文化传统的一种深刻认可和接受。

  该教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和重建过程,最早始建于1820年,完成于40年代,在当时就是一个普通的十字形教堂建筑,但仍拥有简单的尖顶和尖锐形窗户,体现了向哥特式致敬的特征。该初代教堂于1865年烧毁。

  新教堂于1866年奠基,这一次,主设计师为其确定了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同教会一起致力于打造地标性的一座宏伟教堂。在此之后,如同其他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教堂建设一样,开始了漫长的“磨洋工”过程,到1920年代才完成主体部分,这一阶段,其标志性尖塔尚未建造,只拥有两座方形塔楼,从正面看就像是缩水版的巴黎圣母院。直到2000年,教堂的两座尖顶才最终完成,确立了如今的模样。

  综合而言,从风格上来说,它属于19世纪哥特复兴风格的典型,整体格局是典型的英国传统教堂风格,平面呈十字形。它的主设计师威廉.沃尔德,是哥特复兴运动最杰出建筑师之一,并且悉尼大学的主教学楼也是由他设计,这一建筑在后续文章会做具体解读。在外观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几何哥特式,直接来源于英国风格的影响,比如阶梯式的窗口装饰就可以说是林肯大教堂的复制品。尽管教堂整体由很明显的英式影响,但在装饰上,则融入了一部分澳大利亚本土特色,比如植物装饰团采用本土特色植物,尤其是入口立面的布局结构,玫瑰花窗等体现出明显的法式,巴黎圣母院的风格。

  总体而言,圣玛丽大教堂是无疑是一个新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其艺术价值也是公认的最高级的;他也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是悉尼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中心建筑之一:其宗教价值对于地方社团和人群的稳定,认同感,起到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尤其对于众多来自英国文化圈的移民而言,这就是文化认同的最佳体现,是精神寄托。它也是第一座澳洲官方天主教堂所在,因此维持了持续两个世纪的澳大利亚天主教传统。

  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是我个人认为悉尼最具参观价值的公共建筑,内部经常举行各类艺术展且质量很高,是值得多次参观的。它是悉尼最重要的公共美术馆,也是澳大利亚第四大美术馆。这一次不讲内部画作或某个特展,而从一般不为人关注的角度来说一说其文化意向,尤其是雕塑。

  首先是建筑的整体外观。同其他悉尼的典型老建筑一样,材质上由黄色砂岩构成,这也是悉尼地区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域特征之一。而在形制上,州立美术馆属于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这也是很多其他西方著名艺术馆博物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采用的建筑形制,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等等。同样,在那一时期特殊的背景下,美术馆由殖民地设计师沃尔特·利伯蒂·弗农(Walter Liberty Vernon)设计,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文化倾向。

  当时刚来到美术馆的时候,首先吸引我注意的不是建筑,而是正门前的两座雕塑和墙壁上的浮雕:因为它们所表现和代表的实在是具有非常浓厚的特定文化背景,它们为什么会被设置在这里,有什么涵义呢?

  首先是门口的两座气势恢宏的青铜雕像,“The offerings of peace and war”,或者说“和平奉献和”“战争奉献”。它们安装于1926年,由雕塑家Glibert Bayes设计,自那时起作为永久展物设置。其中“和平奉献”位于博物馆的左侧,“战争奉献”位于右侧。

  雕塑形象都骑着马,手持“礼物”。其中“和平奉献”戴有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面具,代表“艺术”和“丰富”;基座上有着如下铭文:“真正持久的胜利是和平而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战争奉献”则头戴头盔,拥有一支权杖,一捆剑和折断的长矛杆;基座上有着如下铭文“让我们的房子永恒,让正义与怜悯得以成长”。这位艺术家的灵感来自埃尔金大理石,这些大理石来自雅典的帕特农神庙(Arthenon)的壁画。这两座雕像的设计时间也耐人寻味,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设计,1919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生产,由英国的泰晤士迪顿铸造厂铸造----可以看到全文出现的众多建筑、雕塑等皆是由英国艺术家建筑师设计或者在英国进行制造,它们的文化意向也体现了澳大利亚至少在当时同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紧密关系。

  接下来是美术馆侧廊外表面的数个浮雕:它们同样由贝叶斯设计,当时的设计要求就是“需要典型的亚述或埃及艺术题材。”以此代表六个“独特历史艺术时期”,即亚述艺术时期,埃及艺术时期,希腊时期,罗马时期 ,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这样设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体现了西方文化艺术的溯源,起源于中亚,发展于埃及,兴盛于希腊,辉煌于罗马,最后在文艺复兴下最终构建起成熟的艺术体系并延续至今。而在澳大利亚的美术馆这里出现,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澳大利亚也是西方文化艺术的正统继承。但是六组里目前只完成了四组。

  这是于1906年最早完成的一个浮雕,代表亚述国王塞纳切里布(Sennacherib)和他的王后的对新宫殿的造访,以了解他在Koyounjik的宫殿建设进度。这一浮雕代表了亚述时期。

  这是英国雕塑家伯爵夫人费奥多拉·格莱兴(Countess Feodora Gleichen)的作品。它代表埃及Hatasu女王为她著名的羊头狮身人面像大道的建设提供指导,浮雕显示女王检查了一个跪在脚下的建筑师在她面前部署的计划。她用强烈的手势表明自己的意愿。

  这是英国雕塑家Percival Ball的作品,描绘着古希腊著名的和模特芙里尼在雅典雕塑家Praxitèle面前做模特的场景。芙里尼在古希腊被指控为异端和不敬,而因为美丽她同时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阿芙罗狄忒(Aphrodite)的原型,也就是爱神和美丽女神。这一雕像就是由Praxitèle制作完成,是古希腊艺术和雕塑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性代表。

  这是威廉·里德·迪克爵士在1931年创作的“ 尼姆的奥古斯都 ”。 它描绘了罗马的第一个皇帝凯撒.奥古斯都在高卢殖民地尼姆(在今天法国境内)的场景。这一浮雕表现了罗马帝国辉煌的景象和对蛮族的征服,也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总体而言,在悉尼市中心区域的公共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都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那就是:

  3. 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作为英国重要殖民地的地位,得到了众多一流的艺术家和支持发展,新古典主义潮流的风行和明显的指向性制作(即赞助方钦定要求什么风格和主题)体现了当时澳洲精英阶层对于“西方性”“英国性“的强调,并产生了相当高水平的艺术成就,但是基本看不到本土特色。

  这种文化上的倾向性直到今天还深刻影响着澳洲的社会文化倾向立场,但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澳洲更多本土化,地方化的特性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内容将会在后续文章里提及。半岛体育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