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体育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女雕塑家、《郑成功纪念像》作者时宜逝世

2023-08-13 03:59:5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公开资料显示,时宜,女,1931年出生于北京,1949年至1951年在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师从董希文学素描,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等,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1956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雕塑训练班。

  1964年,时宜的作品入选新中国成立15周年全国美展,1974年至1976年受文化部委托参与在西藏完成的集体创作《农奴愤》,1979年木雕《高原之春》入选新中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展,1982年至1985年受福建省委托创作高1500cm的《郑成功纪念像》,1986年赴爱尔兰、伦敦、巴黎等进行学术交流。

  1993年,时宜的作品《跨海出征》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年度优秀作品奖。另有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机构收藏。

  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方面介绍,时宜在雕塑艺术生涯中,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以及速写手稿。她的作品主要围绕四个主题进行创作:人民主题、英雄主题、生活主题、文化主题。

  1980年后,时宜围绕铸英雄之面貌,立民族之强魂的主题创作,创作《郑成功纪念像》《成吉思汗像》《东进—陈毅、粟裕双骑像》《丁汝昌浮雕像》《雷锋》《徐特立胸像》《被烧焦的母亲》等作品。其中,《郑成功纪念像》则是时宜先生整个雕塑生涯主要代表作品之一。

  1981年,时宜受福建省政府邀请,为这位铁骨铮铮的英雄塑像。作为雕塑艺术工作者,此项任务也是不可多得的创作机会与挑战。时宜先生本着闽台之间地理位置相近、根脉同宗、民俗相近、感情密切的关系原则,1982年开始创作《郑成功纪念像》小稿。在为期一年的时光里,创作出四件小稿,最终经福建省领导研究商议决定,将郑成功塑造为文武双全的形象,这也是对郑成功最贴切与中肯的评价。

  《郑成功纪念像》总高1570cm,宽920cm,重达1400多吨,由625块白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这么大体量的雕塑,势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场地问题、翻制技术问题、工人问题、比例问题等。场地与翻制以及工人问题在厦门大学与刘开渠先生的支持下都得到了妥善处理,而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完成雕像后,脖子的比例在视觉上有些短,时宜最终克服诸多问题将脖子高度增加了10cm,也正是这10cm,因为环境因素,选择古代民间叫“巴杆”的吊装方法才得以完成。

  《郑成功纪念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的“概括”处理方法和苏联“切块面”的表现方法相结合,人物整体内部结构概括紧密。脸部借鉴中国传统佛造像的面部表现方法,圆润、混整富有深度。大转折的衣纹表现以块面手法交代处理,其余衣纹以及服饰的图案则以中国传统线刻的表现手法表现,中西合璧,虚实有度。人物右脚向前,打破了直立单一的空间,使雕塑具有造型的动势之美。半岛体育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