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体育“拂晓名片”溢光彩 心灵归宿幸福州 ——《拂晓报》创刊85周年座谈会暨“金秋党媒宿州行”采风活动纪行

2023-10-10 14:14:1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拂晓报》记者采访西华县长、特别党员楚博。(《拂晓报》报史馆美术作品)

  9月25日,《拂晓报》创刊85周年座谈会暨“金秋党媒宿州行”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美丽的汴河之畔举行。40余家各级媒体记者齐聚宿州,回顾《拂晓报》85年来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共谋新时代党报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凝望拂晓初心,逐梦美好未来。三天来,记者们参观《拂晓报》报史馆,前往宿州市区、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等地,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文旅基地、艺术场馆,聚焦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高新技术、文旅项目建设等方面,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拍、一路记,用镜头和文字分享所见所闻,让更多的人了解宿州、欣赏宿州、走进宿州。

  《拂晓报》报史馆由宿州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2023年4月6日开馆。它的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设序厅、初心厅、发展厅、辉煌厅4个展厅,全景式展现了彭雪枫将军和一代代拂晓报人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非凡成就。

  在报史馆,大家仔细观看场景,认真聆听讲解,追忆历史瞬间,重温拂晓精神,感受沧桑巨变。

  1938年9月29日,《拂晓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刊,彭雪枫题写报头。这张由彭雪枫创办的报纸一经面世,就以其鲜明的立场、真实的报道、生动的文字和新颖的版面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欢迎。

  《拂晓报》创刊第二天,即随部队转战南北。在周口,这张报纸完成了征战中的“新闻首次”,奏响了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

  1938年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彭雪枫率部队越过平汉铁路,到达周口境内的西华县杜岗村,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萧望东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会师并进行整编。

  “杜岗会师”期间,《拂晓报》首次刊发《鸣谢启事》和人物专访。豫东特委在西华县建立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组织了工农青妇抗日群众团体,全县人民抗战的热情异常高涨。老乡们抬着猪肉,挑着蔬菜,纷纷前来驻地慰劳新四军。

  《拂晓报》特别刊发了《鸣谢启事》,并派记者采访西华县长、特别党员楚博。在《拂晓报》第八期,该报刊发了第一篇人物专访《楚博县长会见记》。

  1938年10月24日,彭雪枫率部队渡过黄泛区,踏入周口境内的淮阳县。27日凌晨,淮阳县窦楼有日寇骑兵50余人来犯,彭雪枫率部立即予以迎头痛击。三大队七中队队长吴守训,一枪击毙日寇陆军少尉林津。窦楼之战,是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敌后的第一次作战,击毙日寇十余人,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作战总结时,彭雪枫指示《拂晓报》记者深入采访并报道吴守训事迹。于是,《拂晓报》首次发表了战斗通讯《神枪手吴守训》。

  《拂晓报》与拂晓剧团、骑兵团被称为彭雪枫的“三件宝”。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拂晓报》将抗战的星星之火,燃成了熊熊之焰。

  一路筚路蓝缕,一路豪情壮歌。来自周口的拂晓战士李克弱、姜鸿起(姜心启)和《拂晓报》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李克弱,1916年7月生,淮阳人。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36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高级艺术科。1938年初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四期一大队学习后,分配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后到陕甘宁边区教育部工作。

  1939年,李克弱调入《拂晓报》任美术编辑,负责漫画、钢板画等插图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拂晓报》版式开始变得新颖活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克弱调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编剧。著名的彩色动画故事片《大闹天宫》就是由他改编而来。

  李克弱是《拂晓报》优秀的美术编辑,姜鸿起则是《拂晓报》优秀的文字记者和编辑。遗憾的是,为了革命事业,姜鸿起倒在了胜利前夕。

  姜鸿起,1920年6月21日出生于扶沟县韭园镇太康营村。1938年8月参加新四军。1938年8月至1939年2月,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3月,分配到《拂晓报》担任记者、编辑,负责一版“社论”“要闻”的采写、编辑、校对、刻写等工作,多次得到彭雪枫将军表扬。

  1946年后,姜鸿起离开《拂晓报》工作岗位,不久后任扶(沟)太(康)西(华)县城关区委书记、政治委员。1948年6月5日凌晨,姜鸿起和武装人员50余人在扶沟县城附近的小何庄被太康县保安团300余人包围。战斗中,姜鸿起等19人壮烈牺牲。

  “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姜鸿起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为拂晓而战的历史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拂晓精神永恒。一代代拂晓报人扛起历史责任,贡献党媒力量。镌刻在《拂晓报》骨子里的拂晓精神,也凝结成了红色报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历史丰碑。

  宿州位于安徽东北部,1999年撤地建市,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面积99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60.5万,常住人口532.4万。

  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刀耕火种。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此后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治所。

  宿州文旅资源丰富。周口人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就发生在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当年陈胜、吴广垒土筑台用作练兵的涉故台风骨犹存,被定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涉故台,刘邦躲避秦兵的皇藏峪、楚汉决战的垓下古战场和虞姬墓、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都是著名的文旅景点。

  宿州素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里遂成“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的军事重镇。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安徽唯一的河道遗产点就在泗县,即通济渠泗县段遗产点。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现有存水水道28公里,展现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有“隋唐运河”活化石之美誉。

  行走河边,记者一行目睹从古老历史流淌至今的源源活水,仿佛找到了当年“隋堤烟柳、汴水晴波”的意境。

  宿州特产久负盛名。萧县葡萄、砀山酥梨、灵璧奇石、泗县粉丝、符离集烧鸡……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砀山酥梨。砀山有百万亩的酥梨种植面积和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被誉为世界梨都。

  砀山梨树王风景区内,树龄300余年的梨树王老当益壮,年产酥梨4000多斤,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梨树风情万种,景色如诗如画,无须世外寻觅,此既武陵胜景。

  厚重的历史积淀、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宿州文旅产业提供了资源活水,也为这片热土增添了无穷魅力。

  心灵归宿,幸福之州。宿州是中国汉文化、水文化、兵文化、孝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法之乡、文学之乡、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马戏之乡、烧鸡之乡、泗州戏之乡和观赏石之乡。

  宿州以城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全面。“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节水型城市”……一张张城市名片光彩夺目。

  现在,宿州境内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呈“十”字状贯穿全境,连霍、泗许、京台、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宿州机场已获中国民航局选址批复,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1小时可达南京、2小时可达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

  宿州还是全国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华东地区云计算中心、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具有承南启北、连东贯西、通江达海、线上线下的区位优势。

  展望未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四大机遇”叠加赋能,更有利于宿州发挥区位交通、人文资源、农业基础、市场潜力“四种优势”,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现代化的宿州动能澎湃。参观阿里巴巴迅犀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幕天冷链仓储物流园、灵璧轴承产业园等高科技公司后,记者一行深刻地感受到,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有机融合,使宿州潜力巨大,前程似锦。

  半岛体育

  在“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的道路上,大美宿州,乘风破浪,行稳致远……②16

搜索

""